Quantcast
Channel: BreakGFW翻墙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263

真相网:“马英九:历史不容篡改 中华民国主导了抗战” (今天共有3篇文章)

$
0
0

真相网:“马英九:历史不容篡改 中华民国主导了抗战” (今天共有3篇文章)


马英九:历史不容篡改 中华民国主导了抗战

Posted: 04 Jul 2015 08:01 PM PDT

真相网2015.7.5】摘要:中华民国军队在八年抗战期间,面对日军不论在组织、训练与装备上占有的绝对优势,浴血奋战,以血肉之躯对抗敌军的飞机大炮,与日军进行了对抗会战22次,重要战斗1000多次,小型战斗30000多次,官兵伤亡322万人,其中268位将领。

台湾总统马英九7月4日在主持汉光演习期间表示,是中华民国主导了抗日战争,他还说,历史不容任何人篡改和扭曲。马英九并且表示,两岸、外交、国防这三道防线构建了中华民国国家安全的铁三角。

台湾在7月4日了举行汉光三十一号演习暨纪念抗战胜利和台湾光复七十周年国防战力展示。

作为三军统帅的马英九总统亲自主持了本次活动并校阅了三军空中以及地面部队。马英九高度赞扬中华民国军队在八年抗战期间,面对日军不论在组织、训练与装备上占有的绝对优势,浴血奋战,以血肉之躯对抗敌军的飞机大炮,与日军进行了对抗会战22次,重要战斗1千多次,小型战斗3万多次,官兵伤亡322万人,其中268位将领。

马英九说,这么多先烈先贤的牺牲奉献,用鲜血,用生命,为报国为民付出高昂的代价;正因为如此,不但国家安全可以确保,而且还能废除不平等条约、光复台湾重回祖国怀抱,也才有今天台湾的繁荣进步和民主成就。

马英九说:"面对历史,真相只有一个,当年抗战是中华民国主导,抗战胜利是蒋中正委员长领导全国人民英勇奋斗的结果,不容任何人篡改和扭曲。"

马英九强调,我们今天不是要炫耀胜利,而是要防止战争,不是要挑起仇恨,而是要谴责侵略,追求和平。

马英九说,正因为国家经历过战争的苦难,所以更能体会和平的可贵。他说,在追求和平的大战略之下,4年前就提出,捍卫中华民国国家安全的三道防线,是以两岸、外交、国防建构的国家安全的"铁三角"。

马英九说:"过去7年来,我们在中华民国宪法的架构下,以九二共识、一中各表的务实精神,与大陆当局签署了21项协议,为两岸和平奠定了基础。"

马英九表示,两岸与外交的成就,都必须有坚实的国防武力作为后盾,因此,国防是国家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也是促进和平的前提。他引用古人的警语说,"国虽大,好战必亡", "天下虽安,忘战必危"。

这次演习及国防战力展示分为"空中分列式","地面部队校阅及分列式","战技操演"。三军部队共计投入各式旋翼、定翼机14型64架,各式战车、装甲车、炮车,飞弹以及无人飞行载具及新兴兵力52项294辆。引人关注的武器包括阿帕奇攻击直升机,黑鹰直升机,天弓三型和雄风三型导弹等。参加演习的人员包括陆、海、空军、宪兵及国防部直属部队等31个单位的3858名官兵。

134位当年抗战的先进人物应邀出席了这次活动,并获得马英九总统颁赠的抗战胜利纪念章,以表彰其保国为民的贡献。

老兵徐铭德70年前是国军的海军上士,当时在炮艇上工作,曾奉派执行接收日赔偿舰及英美赠舰等任务。他说:"看到今天的阅兵,心里有点激动,因为我没有经过这样的场面,也没有看到过这样的战力。过去的战力薄弱得多了;所以今天很激动。"

国军抗战老兵欧重遥曾经是陆军第10军上士,参加过衡阳保卫战。在记者问他是不是等这一天很久了?他说:"这一点是有的。我觉得,这次举办的这个活动,如果能够提早20年来办,在50周年纪念时,最合适了。一方面是半个世纪,再一方面,我们的老兵多数的还健在,人还比较齐全。如果只剩下我们24个人了。有点感伤。我的同学有60个人,就剩下我一个。当时我们出来有60个人,陆续都死在海上了,连尸首都没有回来。"

老兵朱安琪是抗战时期的飞虎队员,1939年以旅美华侨身份加入中华民国空军,曾经驾驶P-40战机执行多次抗日战役,并参与"驼峰行动"。他说:"这次回来非常的高兴,好像回了老家一样,有很亲切的感觉,跟我几十年前回来的时候,台湾完全不同了,进步了很多,尤其是空军进步了很多。"

在台北新竹湖口举行的抗战胜利及台湾光复70周年纪念活动,有数千名民众参加。另外,应邀出席的还有各国驻台使节,参战先进代表,烈士遗族,国际友人等。抗战期间,支持中华民国的著名空军"飞虎队"指挥陈纳德将军的外孙女嘉兰惠、中美作战混合团的贾维特上校伉俪、以及协助国军作战的一些美国友人也都莅临。

转载自美国之音

VOA:台湾将军谈抗战 吁中共面对史实

Posted: 04 Jul 2015 07:54 PM PDT

真相网2015.7.5】摘要:史料表明,国军参与的大型会战总共有22场,官兵死伤超过321万人,毁损战机2648架,海军舰艇几乎全部损失。为国家牺牲的将领共有268位,其中中共的仅左权将军。

中国筹划纪念抗战胜利大阅兵,首次按照当年国民政府领导下的建制组成共产党抗日武装方队、并邀请国军抗日老兵参加阅兵。这些新看点引起台湾的关注。有舆论认为中共试图展现当年国民政府领导下的全民抗战,向历史原貌迈进了一步。也有人认为这不过是中共统战的最新动作,并没有太多的新意。我们就此连线台湾国防部发言人罗绍和将军。

台湾国防部发言人罗绍和将军呼吁中共要真诚地面对史实。台湾国防部发言人罗绍和将军呼吁中共要真诚地面对史实。

罗绍和少将说,中国大陆在6月23号举行的首场记者会上大肆宣扬抗战胜利70周年的活动,企图混淆中华民国领导八年抗战的历史。在此,中华民国国防部呼吁中共要真诚地面对史实。

罗绍和指出,中国的抗日战争是当时在蒋中正委员长领导的国民政府领导下进行的,国军是抗日的主力军。史料表明,国军参与的大型会战总共有22场,官兵死伤超过321万人,毁损战机2648架,海军舰艇几乎全部损失。他还说,为国家牺牲的将领共有268位,其中也包括中共的左权将军。

罗绍和说,中共1949年建政后,它对抗战史实采取了从早期的全面篡改,声称抗战是中共所领导,到后来逐渐改为共军为主,国军为辅。最近几年由于网路的发达,中共也知道许多史料是它无法扭转改变的,因此它改称正面战场是国军打的,敌后战场是共军打的。但是经查阅,大陆许多宣传资料还是在贬低国军,宣扬共军。

罗绍和强调,8年抗战是国民政府主导的,国军是抗议日本侵略的主力,这是一个无法篡改和混淆的史实。

转载自美国之音

郝柏村:中共自称是抗战“中流砥柱” 有欠公道

Posted: 04 Jul 2015 07:39 PM PDT

真相网2015.7.5】本身是一名抗战老兵的台湾前行政院长郝柏村日前在台北接受BBC中文网专访时表示,中国大陆官方在抗战宣传上把国民党和共产党相提并论,同称为抗战的"中流砥柱"是不公道的说法。

他还指出,在抗战中,"毫无疑问,正面战场是决定性,敌后战场只是一个补助性的。"而且从比例上来说,"抗战正面战场95%,敌后战场5%"。

今年8月将96岁高龄的郝柏村在抗战期间是一名炮兵,曾经参加过1938年的广州战役和1939年的皖南战役,后来还随中国远征军开赴印度。近两年来,他非常关心还原抗战历史真相,曾先后3次到访中国大陆,走访当年抗战遗址。2013年,郝柏村还发表了一本书,名为《郝柏村解读蒋公八年抗战日记:、一九三七-一九四五》。在新书发布会上,他公开强调说,"八年抗战是蒋委员长领导的,没有第二个人"

在接受专访时,郝柏村再次批评中国大陆官方,"对49年以前的抗战历史,不但是隐瞒,而且是扭曲"。他举例说,他曾到过上海宝山淞沪战役纪念馆参观,发现那里对松沪战役的描述99%都是假的,完全没有提到中日双方在战役中投入了100万人参战,其中中国军队70万人、日本军队30万人并造成近40万人伤亡的事实,而只是称有数支游击队向日军投掷手榴弹。

郝柏村还反驳中国官方有关抗战时国民党将领投降有多少人的说法,称是把汪精卫的伪军算在了国民党军队的头上。他对BBC中文网坚持说,在八年抗战期间,没有一位国民党将领向日本人投降,也没有国民党军队被日军俘虏,有的只是全体阵亡。反而在当时的太平洋战争和苏俄战争中,经常看到成千上万的官兵举手投降的场面。

抗战领导权

至于近年来中国官方及一些官方学者形容,抗战期间有两个领导,一个是领导正面战场的国民党,另一个是领导敌后战场的共产党。对此,郝柏村表示,他虽然同意抗战时期有两个领导的说法,但认为这个说法本身就有很大的问题,首先,在七七事变和上松会战后,共产党发表了一个《共赴国难宣言》,而《共赴国难宣言》就是承认抗战是由蒋委员长在重庆的国民政府领导,而且表示共产党要服从军事委员会的指挥。
郝柏村在抗战期间曾经担任国军炮兵连长(郝柏村提供)

他举例说,中国大陆官方经常宣传的"平型关大捷"是在八年抗战惟一一次由中央政府指挥、并有八路军参加的一次会战,当时林彪只是八路军的一个师长而已。而当时由第二战区司令长官是阎锡山指挥太原会战,共有三个集团军分左中右参战,左翼是国民党的杨爱源、中间是国民党的卫立煌、右翼是共产党朱德,所以林彪是朱德右翼的一个师,他们抄了日本人的后路,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而真正的中央战场则是郝梦龄(国民党第九军军长)阵亡的地方,同时在平原也有国民党军队一个旅四千人全部阵亡。为此,日本人事后还在现场竖立了一个碑,以示对中国军人的敬意。

不过,在中国大陆官方,有关平型关战事的描述说,当时八路军奉中共中央军委的命令等等。对此,郝柏村用"岂有此理"来形容。他补充说,这个会战是归阎锡山指挥的,毛泽东怎么能够指挥一个师呢?这都是内行人一看都很清楚的。

"安内攘外"政策

郝柏村在专访中还为蒋介石在抗战初期实行的"安内攘外"政策辩护。他说,"在九一八事变以后,中国北伐刚刚统一,那个时候的所谓中央,也就是国民党真正控制的只是江苏、浙江、安徽三个省,"其他省份则分别由当地的军阀控制,而且这些军阀还暗中与汪精卫与日本人勾结。而共产党则在江西瑞金成立了中央苏区,一度还几乎打到江西省会南昌。此外,中国在九一八事变的时候连币制也不一样,各地都用不同的货币,一直到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在英国帮助下发行法币,中国的币制才得以统一,而交通贸易上的障碍也很多,因此,蒋介石才提出一个「安内攘外」的政策。

郝柏村还批评当时中国共产党虽然发表了《共赴国难宣言》,接受国民党的领导,但实际上并没有履行承诺,而且经常自行其是。而且,中共打国民党的远比打日本人多。

他还提到"新四军事变"(即中国大陆官方所称的"皖南事变"),表示,后来国民党顾祝同把新四军解决了,完全是因为新四军违抗军令所致。他说,原来新四军部署在江南,当时国民政府不能一面剿共、一面抗战,于是把新四军调到黄河以北去,让他们在河北平原、山东平原和山西去发展,但是新四军不答应,仍然留在江南捣乱,并在"黄桥事件"中消灭了国民党的89军。

不过,郝柏村认为,当时蒋介石处理新四军军长叶挺还是特别对待的,只是把他关押在重庆,而没有像对原山东军阀韩复渠那样,以"违抗军令、临阵脱逃"的罪名被枪毙,并且在抗战胜利后把叶挺放了,只是后来叶挺不幸遇到空难而死亡。
郝柏村(中排左五)担任炮兵连长时与全连官兵摄于印度(郝柏村提供)

国民党抗战历史

不过,有历史数据显示,国民党在抗战宣传时也曾经没有完全反映历史真相。其中包括在1938年6月9日,为了阻止日军装甲部队的进攻,国民党政府曾利用炸药炸毁河南郑县附近花园口黄河南岸的堤防炸毁造成决堤,造成河南、安徽和江苏三省44个县市因此受灾,89万多人死亡、391万人逃难,经济损失失10.9亿元。当时国民党的宣传称是日军轰炸造成决堤的。

对此,郝柏村承认,的确最初国民党政府在描述花园口决堤事件是没有说真话,但他辩护说,这完全是因为"战时宣传"的需要,因为当时只能让老百姓恨日本人,而不能让他们恨政府,所以才这样宣传,所以这不算是故意隐瞒,而且战后已经说明真相。

郝柏村指出,如果徐州会战没有黄河决口,那河南和安徽都是平原,日本人的装甲部队就会一直冲到西安,所以黄河决口,日本军队就不能过来了,那比一百万兵力还要重要。

他同时也表示,老百姓的牺牲是很惨,但这种牺牲,他是为了国家,为了整个中华民族牺牲,是同军队牺牲的价值是一样的,我们应该怀念他们,纪念他们,永远不能忘记。

当被问到在台湾的官方抗战资料或者历史书中,似乎也没有完全提及到中共曾经也参加抗战,没有八路军或新四军的任何描写,甚至没有提过中共一些将领也在抗战里阵亡的历史,郝柏村表示,"也许是没有",但则解释说,这是因为"我们根本没有这些数据"。

他还坚持说,国民党方面从来没有故意隐瞒抗战真相,但承认会有"数据不正确"的情况。他也强调说,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最重要的就是要还原历史真相。

美国的抗战功劳

近年来,还有一种说法认为,抗战胜利既不是共产党的功劳,也不是国民党的功劳,而是美国的功劳。因为美国在日本投掷了原子弹,结束了战争,再加上美国也给国民政府很多军援和财政支持,所以对于中国抗战来说,最大功劳的应该是美国。

郝柏村形容这种说法是"颠倒事实,是灭自己威风的一种说法。"

他解释说,在抗战期间,中国牵制了一百万日本军队。如果中国当时变成日本的附庸了,日本不仅可以把这一百万军队派去打苏俄、打南洋,而且还可以征用中国的兵去帮日军打仗。

他认为,日本人后来失败,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未能解决中国战场。他还披露说,日本在珍珠港事件之前曾派野村吉三郎到美国去谈判。当时日本为了同美国妥协,答应说日本在中国大陆停战六个月,而美国也应该不干涉日本。当时美国准备接受,被蒋委员长知道,马上告诉罗斯福(美国总统),对不起,如果你们妥协了,日本人不打了,我不停战,后来罗斯福没办法,最后才发生了珍珠港事件。郝柏村说,如果蒋委员长那时候停战的话,停战就停战嘛,那美国人根本不会跟日本人打起来。

郝柏村还指出,抗战期间中国获得的援助很少,除了驻印度的两个师之外,其他要等到德国投降后,美国才慢慢开始援助中国。此外,如果英美法不认同中华民国在抗战期间对他们的贡献,他们也不会邀请蒋委员长参加开罗会议,也不会承认中国是世界四强之一,也不会让中国变成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吗。因此,郝柏村认为,在二次大战期间,中国抗战的贡献是非常大的。

==========================

郝柏村專訪全部文字記錄

  • 2015年 7月 2日

郝柏村專訪全文

BBC中文總監李文日前在台北專訪身為抗戰老兵的前台灣行政院長郝柏村先生。這是三段視頻訪問的全部文字内容。

視頻一:兩岸民間應多辦抗戰紀念活動

李文: 今年是抗戰70週年,海峽兩岸官方都要舉行紀念活動,其中台灣在7月4日舉行「國防軍力演示」,而中國大陸則在9月3日舉行閱兵式,你認為紀念抗戰的活動以展示軍力來進行是不是最好的方式呢?

郝柏村: 我對此沒有什麼意見發表,而且以各種方式紀念抗戰都是可以的。但問題是,既然是為了紀念抗戰勝利,那就必須要表現抗戰歷史真相。還原真相最重要。

李文: 您是否建議兩岸聯合舉辦一些紀念活動呢,畢竟雙方當年都參加過抗戰?

郝 柏村: 我認為兩岸官方在這方面做得不好,但我希望民間的團體能起到作用。比如說,重慶的一些藝術家畫了一些有關抗戰的水墨畫來台灣展出,這很好。此外,成都民間 也開設了一個抗戰歷史紀念館,我也去參觀過,而且他們搜集的有關常德會戰的資料比我們還要多,比如當地人那些排長或連長陣亡,他們都很清楚,至於台灣官方 有關高級軍官的資料較多,低級官兵的資料很少。這些都是可貴的。因此我希望兩岸民間多做一些,但條件是,官方要給予他們自由,如果這個不能做,那個不能 做,那就做不起來了。台灣方面不會干涉的,只要你有歷史資料,我們都承認的。

視頻二:台灣抗戰時受到空襲很正常

李文:

說到台灣,在今年5月底,台灣也有人紀念當年包括美軍在內的盟軍大規模空襲台灣,造成據稱3000多人傷亡,而且當時台灣是日本的殖民地,而且還有許多台灣人加入日軍參戰。因此,台灣在抗戰期間的歷史角色是另一方,現在紀念抗戰勝利會不會有些尷尬呢?

郝柏村:

這 是很正常的。第一次空襲南京的日軍飛機就是從(台灣)新竹起飛的,所以在太平洋戰爭爆發後,盟軍對台灣新竹進行轟炸,因為當時台灣是在日本的控制之下,但 當時空襲台灣並不是針對台灣人民。再舉例說,當年美軍為何在琉球群島登陸,而沒有在台灣登陸?如果美軍當年在台灣登陸,台灣老百姓犧牲就會更多,而美軍傷 亡也不會這麼大,因為日本人在台灣的部隊很少,台灣人也不會打到死。因此蘇軍後來也參戰,而且只是參戰了一天,使我們在政治上吃了許多虧。

李文:

您剛才說由於台灣當年扮演的角色,因此受到轟炸很正常,但是對於不少台灣人來說,他們的前輩或者祖先在轟炸中死亡的話,他們的感受會很強烈的?

郝柏村:

他 們都是為中華民國而犧牲!就像黃河決口時(1938年中日戰爭初期,國民政府利用汛期在黃河南岸以炸藥炸毀堤防,以水代兵,阻進日軍東進,但也造成許多老 百姓死亡、受災)死傷的老百姓一樣,都是為中華民國而犧牲!其價值等同於在抗日戰爭中陣亡的將士,也是很正常的。我們恨的是日本軍閥,不是老百姓,即使是 日本的老百姓,也是受害人。你不能因為美國人曾經炸過台灣,你就反美。而且那些「台獨」分子現在也不反美,而且還想向美國靠呢。因此拿這個題目來挑動兩岸 之間的感情以及我們與美國的關係,都是別有用心的,都是政治陰謀。有識之士一看就知道,站不住腳!

李文:

70年後的今天,紀念抗戰最重要的意義是什麼?

郝柏村:

最 重要的意義就是,今天,無論是台灣人還是大陸老百姓,現在的生活與當年比較如何,國家與抗戰比較又怎樣。這一切都是抗戰的犧牲得來的。因此,如果蔣委員長 當年有軍閥思想,有偏安思想,在汪精衛之前就接受日本人的條件,它作為領導人守在長江以南還是可以維持的,但是他堅持中華民國必須是以三民主義統一的民 族。即使到今天,無論是國民黨還是中華民國憲法,我們還是堅持要統一的。統一也不是大陸吃掉台灣,我們要強調的是九二共識、一中各表是很難得的,其實這也 是上海公報產生的,而上海公報則並非一些「台獨」分子可以推翻的,這個問題要和平解決,這也是當年毛澤東向尼克松的讓步。因此我們兩岸成立了半官方的海協 會和海基會進行交流,而且開放了到大陸探親。

李文:

您當年和日本人打過仗,您恨日本人嗎?

郝柏村:

我不恨。日本老百姓有刻苦耐勞的精神,而且當年日本老百姓也是軍閥的受害者,正如我們今天不能恨德國的老百姓一樣,這也是一個很明白的道理。

視頻三:稱國共一起領導抗戰有欠公道

李=李文

郝=郝柏村

李:您近兩年來在很多公開場合一直都在說,堅持中國的抗戰是蔣(介石)委員長領導的,沒有第二人。(郝:對,沒有第二人。)那麼,當然我們知道呢,海峽對岸似乎對抗戰的歷史有他們的一種看法。我不知道您對海峽對岸的中國大陸官方對抗戰歷史的描述有何看法?

郝: 他們的抗戰歷史因為受到1949年內地的影響。當然,1949年的內戰,他們講也好,反對也好,或者是醜化也好,這都是他們的事情,我們沒有意見情。但是 抗戰的8年歷史是1949年以前的事情,我想歷史上任何一個政權,他們對以前的歷史,他們無權更改。當然我個人說呢,這個是……我是49年才從大陸到台灣 來的。這個是,大陸對49年以前的抗戰歷史,不但是隱瞞,而且是扭曲。我記得十多年以前到上海寳山看過一個淞滬戰役紀念館,規模很大。這個就是很好,我去 看了之後很不客氣的跟他們講,其中百分之九十九都是假的。現在他們說一定要重新更改,我說,要更改的話要和我們交換意見嘛,到現在呢他們再次邀請我去看, 我說不去看了。這就是淞滬戰役,是我們八年抗戰中最重要的一個戰役。這個戰役也是規模最大的一戰略,也是歷時最久的一個戰役,也是我們雙方面犧牲都很慘的 一個戰爭。我們差不多犧牲了三十萬人,雙方參戰的兵力有一百萬人。當時日本參戰的共有17個師團,上海淞滬戰役就動用了10個兵團,我們則有七十萬人,雙 方前前後後就打了3個月。所以這個淞滬戰役的戰略價值和歷史意義是非常重要的。可是他們(指中共)只是講有游擊隊投手榴彈,而沒有沒有提到淞滬戰役以及淞 滬老百性當時蒙受的痛苦災難這段歷史。我當時看了之後說,游擊隊投手榴彈等,這算不了戰爭,雙方三個與的戰爭造成四十萬人的傷亡,這是幾顆手榴彈可以做得 到的嗎?

在七七事變之後,在華北地區有一個塘沽停戰協議,根據這個協議,我們的軍隊是受委屈的,因為黃河以北地區的部隊只能在長江以南部 署。日本發動七七事變之後,七月十七日,蔣委員長髮表《最後關頭》演說,當時日軍一天就把北平佔領了,我們的一個副軍長和師長也陣亡了。當時日軍主要是沿 平安路和津浦路南下,由北向南,而我們在江南的部隊調到華北地區也來不及,而且華北地區許多補給線也都被日本人控制了。所以蔣委員長後來決定把戰爭的重心 移到江南來,同時把由北向南的戰爭改成由東向西。因為我們凖備長期抗戰,主要是以大西南和大西北為根據地,主要是把雲南和四川作為主要根據地。但是四川那 個時候,中央政府控制不了。所以如果是由北向南打,日本人先佔了武漢,那四川同華東割開了。那就根本無法經營這個抗戰根據地。所以我們要把這個抗戰的重心 移到上海來。當時日本說,中國三個月就解決了。結果我們在上海就打了三個月,而且把全民的抗戰信心也激發出來了。當時上海一直有租界,租界是中立的,日本 人也不敢侵犯。而租界的外國人也很容易看到我們的抗戰,所以也得到了國際的同情。因此上海戰役,雖然我們犧牲很大,但是戰略意義非常重大,但他們這段歷史 完全看不出來。所以這是舉一個例子,我經常說舉個例子,我一看到他們新聞說,抗戰時國民黨將領投降有多少人。我們八年抗戰,將領沒有一個投降,同時我們也 沒有部隊被俘的,有全員陣亡的,一個旅幾千人全部陣亡。大家可以看看太平洋戰爭、德蘇戰爭,通常一個會戰就有成千上萬的人舉起手投降,進了俘虜營。但八年 抗戰,我們中國軍隊就沒有(投降)。所以在太平洋戰爭發生的時候,英國人在新加坡,馬來西亞也是舉起手投降,我們沒有。而他們(指大陸官方)居然說我們, 其實是汪精衛到南京去組成偽微政府以後成立了偽軍,這些人怎麼能算是算是國民黨投降,他原來也不再抗戰陣營裏面,所以(中國大陸)在這些地方不但隱瞞而且 醜化蔣委員長,另外一個就是黃河決口,這個黃河決口在我們八年抗戰歷史上的戰略意義非常大,但老百姓犧牲也很慘。

李:您指的是花園口決堤這件事?

郝: 如果徐州會戰沒有黃河決口,那河南和安徽都是平原,日本人的裝甲部隊就會一直衝到西安,所以黃河決口,日本軍隊就不能過來了,那比一百萬兵力還要重要。當 然,老百姓的犧牲是很慘,但這種犧牲,他是為了國家,為了整個中華民族犧牲,是同軍隊犧牲,價值是一樣的,我們應該懷念他們,紀念他們,永遠不能忘記。因 為黃河決口,所以日本人由隴開路西進,再以平安路南下的計劃受阻,他們必須把兵力都從長江由東向西慢慢地打。

李:這個我以後再問問您,我想 回過頭再問問說,我注意到這一兩年有一些中國大陸的官方學者提出一些新的說法,他們不否認抗戰有國民黨領導的那一面,但認為當時其實是有兩個領導者,一個 就是國民黨在正面戰場上的領導,另一個是共產黨在所謂敵後根據地的領導。所以他們的一個看法就是,其實當時在抗日戰爭過程當中同時有兩個領導。您同意這種 說法嗎?

郝:我同意這個說法,但這個說法本身就有一個很大的毛病。第一個,是有兩個(領導)。七七事變和上松會戰後,共產黨發表了一個《共 赴國難宣言》。《共赴國難宣言》是認為抗戰是由國民黨領導,由蔣委員長在重慶的國民政府領導。他要服從軍事委員會的指揮,對不對?例如,假如這個情形,為 甚麼有兩個領導呢?事實上他們當年發表了《共赴國難宣言》,實際上他們沒有遵守《共赴國難宣言》,他們自行其事。事實上,不錯,是有兩個領導,也就是中央 戰場和敵後戰場。比如說,平型關,這次我也去看了,平型關是在八年抗戰惟一一次由中央政府指揮、並有八路軍參加的一次會戰,當時林彪只是八路軍的一個師長 而已。當時的第二戰區司令長官是閻錫山,他指揮太原會戰,另外左中右有三個集團軍,左翼是楊愛源、中間是衛立煌、右翼是朱德,所以林彪是朱德右翼的一個 師,抄了日本人的後路,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真正的中央戰場則是郝夢齡(國民黨第九軍軍長)陣亡的位置,同時在平原也一個旅四千人全部部陣亡。這四千人全部 陣亡我們之前也知道,這次我去看,發現日本人豎立的一個碑,日本人最後感覺到,站在軍事的立場,這一個人真是了不起。所以他們也樹了一個碑,現在這個碑還 在,我這次也看到了。所以同時第二點我們要強調的是,究竟八年抗戰是正面戰場是決定性的,還是敵後戰場是決定先的,那毫無疑問,正面戰場是決定性,敵後戰 場只是一個補助性的。最後所謂的國共磨擦,根本就是他們消滅了兩個政府軍,一個是蘇北的80軍,另一個是在湖北的40軍。所有原來國民政府凖備留在敵後和 共產黨互助打游擊的軍隊,結果都被他們趕跑了。所以這這就是事實,當然現在我不願意過度強調抗戰之間的國共磨擦。而國共磨擦也是抗戰期間,抗戰陣營內部蔣 委員長最痛苦的一種煎熬。所以,我們真的可以說中國這種說法是不公道的,抗戰不錯等於有兩個中國領導,一個是重慶的國民政府,一個是延安的中國領導。所以 當我看有關平型關戰事的描述說,奉中共中央軍委的命令等等,那真是豈有此理。這個會戰是歸閻錫山指揮的,毛澤東怎麼能夠指揮一個師呢?這都是內行人一看都 很清楚的。

李:我記得在2005年的時候,也就是抗戰勝利60週年的時候,當時中共總書記胡錦濤在一個紀念儀式上這麼說,其實中國國民黨和 中國共產黨在整個抗戰共同發揮了中流砥柱的作用。也就是說,他把中共和國民黨在抗戰的作用放在一個比較並排的位置。當然他沒用共同領導。那您又同不同意這 種形容呢?

郝:我想,這種話.基本上是比較進步一點,他承認這個正面戰場。但是如果我們拿個比例來說,正面戰場同敵後戰場的比例來比,我想 正面戰場佔了百分之九十五,敵後戰場最多只有百分之五。你說兩個黨他們發表《共赴國難宣言》,表示兩個黨都在抗戰裏面,這是沒有錯的,汪精衛則跑到抗戰陣 營以外去了。但是你說是兩個是共同的中流砥柱,這個未免不見得是一個很公道的話。當然現在大陸政權是他們的,他們愛怎樣說就怎樣說了,但是我相信,這個不 是事實。

李:其實我們有時看到中共官方有關抗戰歷史中經常會提到一樣東西,就是說蔣委員長在抗戰最初的時候,是堅持「先安內,後攘外」的一個政策,那麼當然他拿這個作為證據,證明蔣委員長沒有心思要去抗日,而更把他的力量用去剿滅共產黨,我不知道您對這個說法有何看法?

郝: 這很好,你敢於問這個問題。在九一八事變以後,中國北伐剛剛統一,那個時候的所謂中央,也就是國民黨真正控制的只是江蘇、浙江、安徽三個省,其餘四川是劉 湘的,西北有馬家,雲南則有龍雲,所以只是名義上的統一。第二呢,我們在九一八的時候連幣制也不一樣,雲南有雲南的鈔票,四川有四川的鈔票,我們在江蘇用 的是一個大銅板,一個大子,北平北京用的是一大子,金融都不統一的。一直到民國二十四年,在英國幫助下發行法幣,中國的幣制才得以統一。那個時候,在九一 八之後,比如說,從南京運東西到漢口,經過蕪湖要收一次稅,經過安慶又要收一次稅,這是中國在曾國藩時代留下來的賺錢方式,因此交通貿易上的障礙就很多。 同時,共產黨在瑞金(江西省)成立了中央蘇區,請問在這種情況下,兵役法也沒有,過去軍閥都是靠「自願兵」來的,,所謂「自願兵」其實就是只要你給飯錢, 我就跟你走。這些兵欺負老百姓還可以,但真的打仗都不行。因此,這個情形之下,請問你,你怎樣去抵抗一個世界一流的強國?所以才提出一個「安內攘外」的政 策。「安內攘外」不是為了專打內戰,一直西安事變後,「安內」表面上是結束了。所以日本人在西安事變結束半年後就發動了七七事變,因為日本人發現中國西安 事變以後,中國真正的內戰停止了,慢慢地留給蔣某人三年到五年時間,到時候要進入中國很困難,他知道不能再等了,就發動了七七事變,這就是很重要的證明。 另外,共產黨反對「安內攘外」,當時很多人以反「安內攘外」作為反蔣的手段。民國二十二年。也就是一九三三年長江會戰的時候,我們中央軍兩個師參戰。可是 這個時候江西跟共區,毛澤東幾乎打到南昌呀。他們並沒有說因為日本人打我們,我們不應該打國民黨。你想,這個情形下怎樣抗日?

另外,民國二 十五年,也就是1936年,廣東陳濟棠發動「兩廣事變」,當時的「兩廣事變」的口號是要北上抗日,其實哪裏是抗日,他是為了反蔣。所以後來我們把陳濟棠的 軍長拉過來了,陳濟棠的五十架飛機一天飛到南昌來了,陳濟棠就垮台了,李宗仁也回到廣西了。包括西安事變也是一樣,他們是反對內戰,把張學良鼓動了,所以 當年後來算是停止剿共了,但是真正到了抗戰開始的時候,你們看,韓複矩應該守濟南,他不打,要保持實力。那時,日本人的策略就是,只要把你蔣某人所謂中央 的勢力消滅了,其他各地方的軍頭呀,他們個別的去妥協,劉湘還是關四川,龍雲還是管雲南,日本人就是這樣的一個策略。所以到了抗戰開始以後,反對「安內攘 外」的狐狸尾巴露出來了。一個是韓複矩,讓他守濟南,他不守濟南,一天就把濟南丟了,最後把他抓到雲南槍斃了。這樣才有台兒莊勝利,因為後來大家一看到這 樣,直到是真抗戰,叫你死守,守不住就死了,沒有第三條路走,如果你走,一抓到就杯槍斃了。

另外第二個,我們看看劉湘。當時槍斃韓複渠時我 還在武漢,而劉湘因為有病到了漢口,所以當時有流傳說,槍斃了韓複渠,嚇死了劉湘。其實劉湘後來是病死的,但大家都說是嚇死的。有傳言說,日本人同韓複渠 和劉湘,劉湘同韓複渠都有聯絡,說你也不要打,我們四川也不讓老蔣來,這樣我們個別投降,有這麼一個傳言。但是當時槍斃了韓複渠,嚇死了劉湘,這個流傳當 時我們都覺得好笑,怎麼劉湘會被殺死呢,但是真相,我們沒辦法了解。舉例來說,另外就是汪精衛了。汪精衛在蔣委員長在廬山宣佈「最後關頭」一道,我們看到 汪精衛說「中華民國快要往了」後來武漢丟了之後,德國大使就出面調停。調停的條件是,第一個承認滿洲國,第二個共同剿共,第三是經濟合作,日本人認為他們 戰勝了中華民國,要把中華民國變成日本的附庸。蔣委員長當時說得很簡單,要談和可以,但首先要恢復七七事變簽訂態勢,換言之,日本人要先退出漢口,退出廣 州,退出南京,退出上海,退出北京,退出太原,還有退出濟南等,我們再來談,當然日本人不會同意。可是汪精衛動了,他接受了,他最後和日本簽約承認滿洲 國。他還是用青天白日滿地紅的國旗,還叫自己是國民黨,但是在中華民國上面加了一個粉條子,叫「和平反共」,這個馬腳也露出來了。此外,還包括(雲南王) 龍雲,太平洋戰爭發生之前,中央軍進不了雲南。汪精衛為甚麼能跑到河內去,是龍雲幫忙的。所以汪精衛到了南京同龍雲還有聯絡。所以真正到了抗戰開始時,抗 戰以前假借說老蔣只打內戰,不打日本人的。最後抗戰真的發生了,老蔣沒有接受投降,是汪精衛(投降)呀。

李:您剛才說了這麼多,我們可以解 讀,您認為就是中共官方在這個抗戰歷史上其實有很多不盡不實的東西,但是反過來,可能也有人會說,那國民黨官方當年在這個抗戰歷史上是不是也有很多不盡不 實的地方。比如說,您剛才提到個黃河花園口決堤,我看到一些描述說,最初國民政府指這個東西是日軍轟炸,(郝:是日本人炸3的),那這是不是說國民政府當 時在很多方面也沒有尊重歷史呢?

郝:不,這是一種戰時宣傳。戰時宣傳不一定講真話,同時對老百姓也很難說明政府的政策,你一定要把這個栽在 日本人身上,讓老百姓去恨日本人,不能恨政府。這是一個戰時宣傳策略,這是戰爭時期一個很平常的事。比方說,當時蘇聯進駐新疆,我當時在重慶是一名大學 生,我們也都不知道。那時候,孫世才為什麼又反對蘇聯,我們後來看到老蔣的日記才知道。那時抗戰前兩年,蘇聯幫助我們,抗戰末期,蘇聯要佔領新疆呀,但是 當時在重慶都沒有這樣的新聞,我們都不知道。但是為甚麼要隱瞞這件事,這不希望內部的問題出來,讓民心受浮動,所以這是戰時宣傳,是正常的。

李: 好,您解釋這個事情是戰時宣傳,但是我也注意到,即使在戰後很多年,有一些有關抗戰的歷史,比如在台灣的一些教科書也好,或者歷史裏面記載的也好,也沒有 完完全全全部的歷史真相。比如我舉個例子,四行倉庫保衛戰,有八百壯士,那麼在國民黨的官方宣傳裏面,當然x是講他怎麼去跟日軍打仗,但是好像沒有講,就 是之後最後這些八百壯士也好,也有人說是四百多人也好,到了租界,這些歷史,好像也隱瞞了。

郝:這個沒有。四行倉庫,上海撤退的後衛陣地, 四行就是中東交農,這就是我們民國二十四年法幣改革的四個國家銀行。他們在上海有一個聯合倉庫。這個倉庫在蘇州河北岸,蘇州河南岸就是租界了。所以我們戰 略後衛陣地就是因為租界地區,日本人不能隨便打炮,而如果打了遠了,就會打到租界去了,而那時還沒有正式宣戰,日本人也不敢侵犯租界,所以租界無形中對我 們來說是個掩護,就像上海淞滬戰役一樣,我們的炮兵陣地和租界隔一條馬路,我們的炮可以打過去,日本人明明知道我們的炮在此,他不敢打,怕炮打遠打到租界 去了。所以這是我們的淞滬戰役有利的地方,租界對我們有利。其他包括難民及情報工作等,租界也都是對我們有幫助的。所以四行倉庫在蘇州河北岸,日本人在攻 我們這個後衛陣地,一下子就攻不下來了。炮也不能打,打遠了到租界去了,近了就只能用步槍和機關槍,但四行倉庫是鋼筋水泥,這些都是沒有用的。但等到我們 大軍撤退完成了,這個後衛陣地就沒有任務了,租界當局就讓他們進入租界了,當然那時候我們政府和租界也許背後有聯絡,所以抗戰時候我們沒有被俘虜,撤退到 租界來了。他們進了租界後被繳了械,這就是事實,我們沒有甚麼隱瞞的,最後謝晉元(團長)還是汪精衛派人把他刺掉,暗殺掉了。

李:但是好像 我所觀察,(郝:在戰事上,戰場上很正常的呀。他是後x陣地,後x陣地任務完全了,最後撤退到中間,這就是為甚麼當時選擇那裏的一個道理。)那您認為國民 政府在抗戰一些歷史,包括今天,沒有隱瞞過任何東西。還是說…(郝:我想沒有。但是數據不正確的有。)就是故意隱瞞的沒有……

郝:就是故意 隱瞞的沒有。所以我們當時不就是說,抗戰我們是民國二十七年,幾乎了是打了十四個月,這我們抗戰第一期。第一期我們主要是守陣地,不能隨便退,要奉命令才 能退,命令到了才能退,否則主管要槍斃。我們爭取了十四個月的時間。這十四個月幹甚麼了,我們把南京的兵工廠搬到四川去。另外,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大小 紗廠能往後方遷的都遷了,這十四個月很重要。因此這個上海戰役和武漢會戰徽戰打得不同,武漢自動放棄。但是在民國二十八年,也就是1939年,我們組織了 一個冬季攻勢,冬季東x攻勢的就是我們全面的發動攻勢,但這個攻勢是象徵性的,象徵性的表示甚麼,我們在上海會戰雖然受到了一些損失,但我們已經恢復了。 然後我們另外打昆崙關,昆崙關是日本人一個很重要的陣地。我們把昆崙關攻下來了,這表示我們有攻擊能力,就像當時對外宣傳的那樣「愈打愈強」,「愈打愈 強」我們不能只是當口號來喊,我們要拿事實去證明,所以這些是蔣委員長他決定抗戰,打了沒有中途妥協,非要打得最後。

李: 這個我相信,可能在台灣也好,在外界可能可以看到,但是在台灣的官方數據,有關抗戰數據的也好,或者甚至一些歷史書也好,有沒有提過中共曾經也參加抗戰呢?有沒有提過八路軍呀,新四軍,甚至有沒有提過中共一些將領也在抗戰裏陣亡呢?好像我沒有看到過。

郝: 當然沒有看到,也許是沒有,因為我們根本沒有這些數據呀。那平型關我們也講呀,我們也打得很慘呀,所以這一次我特別去平型關看了。所以那個時候,老實說, 中共打國民黨的遠比打日本多。我們有一個89軍在黃橋事件,一個軍長陣亡了,89軍也被中共消滅了,原來新四軍在江南的。當時政府也不能一面剿共、一面抗 戰,所以把新四軍調到黃河以北去,讓他們在河北平原、山東平原和山西去發展,這本來也是個一個妥協的很好辦法嘛。可是他(新四軍)不答應,仍然留在江南搗 亂,結果最後顧祝同把新四軍解決了。

李:當然在中國歷史上呢,這稱為「皖南事變」(郝:新四軍事變) 對,

郝:但新四軍事變 不能怪國民黨呀。你按照這個《共赴國難宣言》要服從蔣委員長的命令,蔣委員長的命令叫你調到黃河地區你不去,原來十八集團軍(即八路軍)是歸在第二戰區, 而湖北屬於第一戰區。而十八軍團自己就跑到湖北去了,都完全抗命嘛。當然那個時候老是說,也不深究了,過去很簡單的歷史。新四軍軍長是葉挺,葉挺在中共軍 隊中僅次於朱德。葉挺後來被我們抓到了。我們抓到他後把他解到重慶關起來了。從軍法上說,他是抗命呀,抗命應該跟韓複渠一樣被槍斃呀。但是葉挺沒有槍斃 啦。抗戰勝利後把他放了,很不幸在他飛回延安時 (李:在空難中去世了。)同他的女兒葉陽梅一起摔死了。這很不心安。站在個人的,我還蠻同情他的。所以這是舉個例子啦,同樣的,所以這個蔣某人雙重標淮 啦。這不就是政治現實嗎?

李:還有一種說法說,其實抗戰勝利不是共產黨的功勞,也不是國民黨的功勞,是美國的功勞。因為美國投擲了原子彈在日本,結束了戰爭,再加上美國也給國民政府很多的軍員呀,財政支持,所以最有功勞的,這個中國的抗戰呢,應該是美國。您又怎樣看這種說法?

郝: 這是完全是顛倒事實,是滅自己威風的一種說法。抗戰,我們牽制了一百萬人的日本軍隊。如果我們變成他的附庸了,不僅是這一百萬的軍隊可以打蘇俄去,打到南 洋去,並且他可以把中國的兵也可以徵去,當時我們打昆崙關時,日本軍隊其中一個旅都是台灣人,因為台灣當時是日本的。所以日本人為甚麼最後失敗了,中國戰 場不能夠解決是失敗的最重要原因。所以日本在珍珠港事件之前還派野村吉三郎到美國去談判。當時日本為了同美國妥協,答應說日本在中國大陸停戰六個月,而美 國也應該不干涉日本。當時美國凖備接受,被蔣委員長知道,馬上告訴羅斯福(美國總統),對不起,如果你們妥協了,日本人不打了,我不停戰,後來羅斯福沒辦 法,最後才發生了珍珠港事件。如果蔣委員長那時候停戰的話,停戰就停戰嘛,那美國人根本不會跟日本人打起來。第二點,更重要的就是,抗戰期間我們獲得援助 很少,除了駐印度的兩個之外,其他要等到德國投降後,如果美國不投原子彈,日本人繼續打的話,(美國)才慢慢開始援助中國。當時何應欽的中國戰區,四個方 面,但是當時在印度,我們已經反攻了。

转载自BBC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263

Trending Articles